绍兴黄酒,中国传统名酒之一,属于蒸馏酒。是以糯米为原料配制而成的米酒,黄酒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绍兴黄酒属于蒸馏酒,其制作工艺严格按照“老料老熟”的原则进行。酒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和多种氨基酸,是滋补佳品。它一般用麦曲和酒两种原料,经浸酒、拌曲、压酒和陈酿四道工艺酿造而成。
一、地理位置
绍兴黄酒,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记载,在战国时期,即已出现以糯米为原料的黄酒。唐玄宗开元年间,越王勾践为开疆拓土,在浙江绍兴兴办酒厂,使绍兴黄酒成为全国驰名的“江南第一酒”。绍兴黄酒以糯米为原料,经浸酒、拌曲、压酒后酿制而成。其原料来自于绍兴县北部山区山岭地区的山洪溪流。绍兴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该地区的山岭、丘陵和平原三种地貌类型构成了绍兴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使绍兴酒具有多种酿造工艺并存共存、酒质优良、风味独特而极具地方特色的特点。
二、历史渊源
最早的黄酒出现在汉代,由于当时黄酒制作技艺和工艺尚未达到成熟,以糯米为主要原料的古法黄酒只能作为待客饮用且酒质一般,且价格昂贵。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酒文化的兴起,黄酒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今天为止,绍兴黄酒已成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中国传统发酵食品。
三、主要产品
绍兴黄酒在酿制过程中,采用传统的发酵工艺,采用科学的配比方法,用“水煮蛋”调味,同时采用多种工艺和原料,结合优质配料,使得酒质优良,具有醇香丰满,甘美醇厚,酒度适中和不上头的特点。绍兴黄酒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具有保健功能饮料。它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绍兴黄酒富含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含有较多糖类等多种活性物质。主要分为清酒、老酒三种品种。根据其加工工艺与口感不同,分为糯米、米酒、高粱或小麦等几种酿造酒(亦称原浆酒);又因制作工序不同,可分为生坯(浸酒)和熟坯(制曲)两种。
四、风味特点
酒香浓郁,绵长悠长,甜润适口,回味悠长,有甜而不腻,甘而不淡,酒味浓郁而不浑浊的特点。绍兴黄酒的主要特点是:“浓香馥郁,回味悠长。”其香气主要来自“糟”。糟(糟渣)是绍兴黄酒风味特色之一,糟渣是绍兴酒类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但在发酵过程中也会产生少量单宁(形成淀粉)和异酸酯(构成酸碱平衡)。通过对碳酸钙含量进行测定可知,碳酸钙是绍兴酒风味特色之一。它不仅影响酒中乙醇含量,而且还直接影响酒中其他成分(如乙酸乙酯)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酒中其他物质对它浓度造成影响而使酒产生不同程度的香气;也可使酒中乙醇浓度降低,但并不能直接对酒体产生特殊风味;还可以延长酒液有效期和增加其在储存过程中酯化作用产生醛类化合物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