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5日讯(通讯员袁孔斌邓文)盛夏时节,行进在永兴县湘阴渡街道新湾村的山川田野间,看到昔日的抛荒地一改荒芜景象,焕发出喜人新颜。今年来,该村坚持把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作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抛荒地治理作为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的关键举措,盘活村里闲置土地资源,大胆调整产业结构,有效推进了抛荒地复耕复种。该村在全面排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了《新湾村加强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排查整治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主体、任务目标和工作措施,分类逐块,稳妥有序,引导群众清理腾退、恢复耕种。该村认真贯彻土地保护基本国策,为粮食产量实现稳产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严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该村成立了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乱占耕地和耕地抛荒等专项行动,推进违法用地特别是占用耕地问题处置。同时,该村还制定出台加强耕地保护九条措施,涵盖耕地保护、建立田长制、科学编制耕地保护专项规划、统筹编制村庄规划、实行集体建设用地耕地占用计划管理、建立耕地补充责任机制、严格管制村民建房、建立违法占用耕地典型曝光和举报奖励制度等,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现有耕地一亩不能少,新增耕地一亩不能假,违法用地一寸土不能让。”今年开春以来,该村高度重视耕地抛荒治理工作,在大力宣传耕地抛荒治理工作的同时,采取驻村工作队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方式,深入开展耕地抛荒情况调查,摸清抛荒耕地的具体地点、原因、面积和责任承包户姓名,区分季节性撂荒和常年抛荒等不同情况,采取引进大户承包土地等措施,促进耕地抛荒治理工作。对水利条件好的抛荒稻田指导扩种早、晚双季稻;对条件有限的抛荒农田指导种植中稻或一季稻;对不宜种植水稻的抛荒“天水田”指导改种玉米、红薯等旱粮农作物。今年,该村完成耕地抛荒治理.3亩,对.3亩抛荒地进行复耕复种。